华声在线首页 | 湖南

何以佐清欢·洞庭湖畔的春日藜蒿

2016-02-25 11:22:31 [来源:潇湘晨报] [作者:王砚] [编辑:万姗姗]字体:【  
“蒿笋”其实就是藜蒿的嫩芽,当是春天最早萌生的野菜,只因喜欢生长在低洼湿地处,所以渔民——尤其是湘西北的渔民,没有不知道它的。2月11日,泛舟南洞庭湖,去找找生长在湖滩沙洲畔的藜蒿。

99071455907841718.jpg

▲采摘的藜蒿嫩得能掐出水来。

蒿的家谱,流传千年简为“蒿、艾、蒌”

说来有趣,岛上的几位游人也在采蒿,低头看了一眼,他们采的却不是藜蒿,而是外形有几分相似的青蒿——就是清明时节湘西地区用来做苗家社饭,或者做蒿叶粑的一种植物。

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可见蒿。

端午节墙上挂的艾蒿、做香料用的鼠曲草、曾风靡欧洲的苦艾酒……最出名的要属黄花蒿,屠呦呦因为从中提取了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

蒿也是古典诗词中最为活跃的一种植物。它的名称之多,到了“数不清,理还乱”的地步。蒿、艾、菣、苹、萧、藾、萩、蘩、蔏、蒌、蔚……都是它的名字,谁叫它的大多数成员状如杂草,荒郊野外,房前屋后,处处都可形成一大片群落呢,而古人又喜欢随时随地随景来赋名,自然就有了各种称谓。

比如蘩,诗经《召南·采蘩》有句:“于以采蘩,于沼于沚”——这是指白蒿,叶子下面白色绒毛较多的种类,艾,是其中的典型物种。

再说藜蒿,它又叫蒌蒿,诗经《周南·汉广》有句:“翘翘错薪,言刈其蒌”;还有苏东坡的名句“蒌蒿满地芦芽短,正是河豚欲上时”——指的就是它。蒌,应该是它最为正宗的名字,民间流传的“芦蒿”、“藜蒿”不过都是它的讹音罢了。

所指蒿的繁杂名字流传千年后最终都简省为“蒿、艾、蒌”三个字了,那些即使读半边也会读错的古名,只给蒿氏家族平添了几许文艺色彩。

在植物分类学中,蒿是菊科(Asteraceae)春黄菊族(trib.Anthemideae)蒿属(Artemisia)这个家族所有成员的统称。别看它家族庞大,要认识蒿属植物其实也不难,《现代汉语词典》给出的解释相当通透:“通常指花小、叶子作羽状分裂、有某种特殊气味的草本植物。”只要见到开着小花、叶子像羽毛,发散出浓烈气味的植物,那必定是某种蒿属植物了。相比其它小伙伴,蒌蒿的气味算是最清淡的,当然,它也是最好吃的。

不过,有着羽毛叶子和浓烈气息的茼蒿菜,虽和蒿同属于春黄菊族,却不是蒿属。它的花大而鲜艳,全然不似蒿那般朴素细小。它们虽然在演化过程中走上了两条不同的路,但仍然是近亲。